北派螳螂拳據傳為明末清初山東人王朗所創。傳說中王朗自幼好武而投身少林寺學藝,數年後少林寺被官兵焚毀後,王朗返回山東,因身材矮小,與師兄比武屢被擊敗,苦練三年後仍不是師兄對手。盛夏某天,王朗到深山避暑,忽見樹上一隻螳螂揮舞著(雙斧)雙臂與一大蟬在激烈戰鬥,不久大蟬竟死于螳臂之下。王朗見螳螂攻防有度,長短兼施,剛柔並濟,頗有技擊特點,因此捕捉許多螳螂回家,令其經常戰斗,而從中研究每個細小的神態及動作變化,最後以模仿螳螂動作為基礎再加入少林拳法之精華,編創出螳螂拳法。

螳螂拳的種類和流派繁多,一般可分為五大主系,而其他多是分支而後自成 一派。五大主系有(1)梅花螳螂(2)太極螳螂(3)七星螳螂(4)光板螳螂(5)六合螳螂。

太極螳螂的特點以動作輕巧、敏捷有力,攻擊性強,手法連環。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都講究快、活、穩、精。發勁剛而不僵,柔而不軟,快而不亂。太極螳螂在第七代趙公竹溪以前都只是是一個門派的名稱,而現傳於世的太極螳螂之太極有(1)摩雲掌、(2)單人推手、(3)太極拳、太極劍、太極扇及太極玄玄刀等。太極拳是趙公竹溪得自陳有平所編制的新架套路,陳家溝稱之為(小圈拳);而摩雲掌是趙公承傳自一位老道人。當時,趙公年約十八歲,隨學的三位恩師先後圓寂。還俗下山,重返煙台。回到沙河鎮,便當上德勝鑣局的鑣師。在當鑣師期間,從某同業口中得悉在煙台至掖縣途中,有一位於青峰觀中修道的老道士,俗姓張,道號萬秋。此道士童顏鶴髮,貌若仙人。據說是武當張三丰的傳人,精於一套以周敦頤[太極圖說]為理論基礎的太極掌。趙公求技心切,放下俗務,攀山越嶺,不辭跋涉之苦,上山求教。學成後,趙公垂詢道長所傳太極掌之名,道長以師徒兩人當時所處於雲霧嬝嬝,若隨手把玩雲霧於指掌之間,便隨口說;"就叫`摩雲掌`吧!“自此,摩雲掌就成為竹溪太極螳螂的獨特太極套路。

太極螳螂門的套路不下五十多套,不能盡錄,而趙公則以(七節梅花鞭)享譽武林。名垂至今,太極螳螂門自第七代趙公發揚本門技藝至香港、澳門、越南等地;而第八代、第九代弟子更遍佈北美洲,人材濟濟,盡顯本門之光。

Contact Us

We're not around right now.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'll get back to you, asap.

Not readable? Change text. captcha txt